油菜花,别名芸薹,拉丁文名Blassikakapestris,原产地在欧洲与中亚一带,植物学上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在我国栽培较广,以长江流域和以南各地为最多。
起源历史
新中国50年来,油菜作为最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 物发展稳中有升,新品种推广实现了三次革命。建国初期通过品种评选推广的一些油菜优良品种如七星剑、宁波油菜、兴化油菜、浠水白等,对中国油菜生产的恢复 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开始推广从国外引进的甘蓝型油菜—胜利油菜,并以系统选育为主,选育出一批适合于中国多熟制 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实现了中国油菜品种由白菜型向甘蓝型转变的第一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具有实用价值的玻里马(Polima)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并首先实现了三系配套。通过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自交不亲和、化学杀雄、天然杂交、孤雄生殖及辐射育种方法的研究,选育出了一批在生产上发 挥重要作用的油菜新品种,如甘油5号、湘油5号等。统计表明,中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年均总产50年代分别为2903.5万亩、30.9公斤/亩 和88.7万吨。60年代分别为2381.5万亩、32.0公斤/亩和78.6万吨。70年代分别为3214.8万亩、45.4公斤/亩和146.4万 吨。1979年达到240.2万吨,首次超过中国历史上最高的1934年产量190.7万吨;80年代是中国油菜生产的快速增长时期,由于中油821、秦 油2号等丰产性好、抗(耐)病性较强的甘蓝型品种的推广与应用,使中国油菜单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年均总产分别为6368.3万 亩、76.7公斤/亩和488.4万吨,分别比70年代增长98.1%、68.9%和233.6%,实现了中国油菜向高产、稳产、高抗转变的第二次革命。
进 入90年代,无论是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总产量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世纪90年代的前8年(1990~1997年)平均为9152.2万亩、 88.5公斤/亩和812.9万吨,分别比20世纪80年代增长43.7%、15.4%和66.4%。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全国20多个科研单位近二十年的协 作科技攻关以及中国一加拿大或澳大利亚、美国等重大国际合作研究,中双四号、华杂4号、油研7号、中油杂1号等一批优质双低新品种已陆续开始大面积推广应 用,现已育成40余个熟期、产量和抗性接近或达到常规双高品种水平的双低油菜品种或组合。至1998年,全国双低油菜面积已接近3000万亩,揭开了中国 油菜生产由单一的产量型向产量、质量结合型转变的序幕,开始实现油菜品种向优质高效转变的第三次革命。
形态特征
油菜花
植株笔直丛生,茎绿花黄,基生叶呈旋叠状生长,茎生叶,一般是互生,没有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瓣4枚,呈十字形排列,花片质如宣纸,嫩黄微薄。雄蕊通常6枚,4长2短,通常称为“四强雄蕊”,雌蕊由二心皮构成,子房位置靠上。茎圆柱形,直径大多在0.1-0.8厘米之间,多分枝,茎杆较软;叶互生,叶大,浓绿色,无叶柄及托。三、四月间,茎梢着花,花为总状花序,花萼片四片,黄绿色,花冠四瓣,黄色,呈十字形。果实为长角果,到夏季,成熟时开裂散出种子,紫黑色,也有黄色。
油菜花四片花瓣,整齐地围绕着花蕊,朴实个性。花瓣十分精致,有细细的纹路,那是技艺多么高超的雕刻家也无法雕琢出来的。中间的花蕊弯曲着凑在一块,仿佛在说着悄悄话。它有坚韧的根茎,茂密的叶,有着像栽种它们的农民们一样的淳朴与粗犷。
栽培技术
根外追肥
油菜花
在油菜薹花期,每隔一定时间喷1次磷、硼、锰等微量元素或复合有机肥的水溶液,可防止油菜花而不实。叶面喷施0.02%的硼酸溶液,可提高油菜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果数和千粒重。在荚果成熟期叶面喷施2%~3%的过磷酸钙水溶液,可提高油菜产量及品质。
灌好开花水
油菜花期长达30天,需水量大,可根据土壤墒情灌水1~2次。
灌好荚果水
油菜终花后,可根据墒情适时灌溉。荚果期可灌水1~2次。病虫防治危害
危害
油菜的主要病害,有菌核病和病毒病。菌核病多发生在油菜开花期和子实期,可用托布津或多菌灵水溶液进行喷雾防治。病毒病可通过防治蚜虫来减轻病害。防治蚜虫每亩可用40%乐果乳剂500克,加水配成1000~1500倍液喷雾,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克,或40%灭病威胶悬剂200克,加水75公斤配匀后,均匀喷布于植株中下部茎、枝、叶和上部花序上。
每到入冬天前第二期水稻收割后,10-11月的稻田便就进入休耕期间,播撒油菜花种,经过40几天后,稻田里就开满油菜花。最主要是把油菜当成绿肥植物、有机肥料来使用。
油菜花 最朴实无华的美丽
油菜在我国分布极广,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起新疆东至沿海各省,不论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还是地势低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均有种 植。我国的油菜种植,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大区,其分界线为东起山海关,经长城沿太行山南下,经五台山过黄河至贺兰山东麓向南,过六盘山再经白龙江上 游至雅鲁藏布江下游一线。在我国,油菜花观赏的时间为每年的十二月底到来年月四月。台湾南部十二月份即可开花。每个地方因为种植的时间略有不同,花期会有 一点点差异,随着气候的变化也略有前后的差异,如果是暖冬,花期会较早。
油菜花的分布曲线
1月、2月油菜花在北回归线附近开放;3月四川盆地和南岭与武夷山以北的油菜花进入了花期,这条3月1日油菜花的花期等值线并没有与纬度线平行,四川盆地把这条线大大地北移了,因为四川盆地是一个暖盆,气温远比同纬度的地方高。
这3条等值线演绎了气候变化的纬度地带性,但接下来的等值线就可以说是演绎了经度地带性——海陆关系了。4月1日的花期等值线到了江浙一带的沿 海地区,明显有低头向南之势,这是因为这一带濒海,春天大海升温较慢,沿海春迟之故;而6月1日和7月1日开花的油菜分布明显地呈西南—东北走向。
这也可以看作是经度地带性——海陆位置影响所致:这时温度已经不成问题,降水成了限制因素,降水的多少与离海的远近相关,因此这时的油菜花分布界限几乎是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区的界限,也可以说是沿长城和农牧交错带分界。
垂直高度——垂直地带性对油菜花的影响在西部地区最为明显:青藏高原由于太高太冷,油菜只能在其边缘的河谷中分布,在河西走廊沿着黑河谷地油菜 花在张掖附近有着大面积的分布,在祁连山中的大通河谷地、黄河谷地油菜花顺着河谷从西向东分布;拉萨附近的雅鲁藏布江和其支流年楚河的河谷也有油菜花盛 开,不过那时已是7月底8月初了;
新疆的塔克拉玛干盆地的油菜呈环形分布在沙漠周边,西部较湿润,又因为低处气温高,高处气温低,因此从里向外,从低向高,油菜花从6月到8月次第开花;
而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周边绿洲上的油菜花竟然在6月开花,比它纬度低得多的青海湖和黄河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油菜花却是7月或8月,这是为什 么?还是因为垂直高度的影响,因为青藏高原的崛起,改变了南热北冷的规律,使得我国的西部地区变成了南冷北热,南北倒置,因此准噶尔的油菜花开得要比西藏 和青海早。